Jan 16, 2011

經過之書 (十)


拉開飯店裡的窗簾,從六樓的高度往下望,上海的早晨看起來和一般其他的國家沒有什麼不一樣。 每天早上樓下的警衛按時的工作,門口的小販準時的開門做生意,即便是坐在門口的大娘,阿姨,嬸嬸們也都按時的拉著小板凳就往那兒一坐。 掃街的,不忘注意著來往的路上行人, 就說吧,假使好像遇到了些平日不常見的景象,總是要兩個眼睛緊盯著不放。

中國,人多。 但,上海人,少得很! 開車的師傅,路邊的大爺也都是這麼說著的。 到了上海,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不是老上海。 青海麵灘的大嬸,開出租車的湖北師傅,就是連路上你隨意找來的問路的人也都不是當地的上海人。 這也就難怪了同一條馬路,你問一百個人可以得到一百種答案。

五月23日 天氣晴

停留在上海的最後一天,早晨醒來在附近蹓躂的時候偶然地看到書店。 書店在福州路上的一間商業大裡頭,二樓設有星巴克咖啡廳,一樓擺滿了新問世的書刊雜誌,門口貼著該書店的營業時間。 八點五十分,隨即迎面而來的是一排的穿著制服的警衛。 在上海,有個特殊的現象。 不論你是在酒吧裡工作,在書店裡賣書,或者只是個剪髮的小妹,每天在店家營業以前,總是可以看到所有員工排排站在店門口。 我管它就精神訓話。

我原以為只有小日本才愛搞這套,動不動的集合起所有的員工們, 大家來個精神操或者是精神訓話。 頭兒重複的強調,昨天那個某某某笑的不夠脣紅齒白,又或者關門前那個誰誰誰的和客戶閒聊太久。 緊接著,大家來作個精神操,以確保一天的工作品質,員工精神抖擻。

在上海,類似這樣排排站的景象還特多的。 就拿這家書店來說吧,一大清早的聚集了所有的警衛,大傢伙重複一下今日的工作方向什麼的才能開門做生意。 是說,我倒覺得這概念挺好。 昨天笑的不夠的,今天可得多笑點。 昨天帶來麻煩的客人,今天大夥可得緊張點瞧著。

是說,關於這在全中國各地連鎖的新華書店也有學問。 據說,全中國第一間新華書店出現在陝北延安清涼山一處名叫「萬佛洞」的地方。 傳說由於清涼山山勢峻峭,景色秀麗,山腰間有些天然的溶洞,清泉長流,即使夏天到此地也能覺得清風徐徐,心曠神怡的,清涼山因此而得其美名。 第一間新華書局就在這清涼山靠著延水河的那一面,萬佛洞裡的一個小窟裡頭設立了門市部。

從此以後,新華書店跟著中國解放軍一同前進,如今在中國約有七百家分店。 解放軍走到哪裡,哪裡就有了書店。 他們相信,有了書店,有了銀行,郵局,和百貨公司方能保障社會穩定。 所以,在熱鬧的地區,仍可以看得到這四種不同類型的建設分佈在四周。 這裡是書店,那頭約莫是間銀行,或郵局。

也許你想問,會這麼一大早的前來看書的,都是些什麼人? 有穿著時髦的上海妹,有抽著煙翹著二郎腿的師傅,另外還有穿著疑似從新中國年代就留下來的深藍色同志服的大爺。 有些背著書包,有些拿著塑膠袋,袋裡頭還裝了午餐。

我在二樓附設的星巴克裡點上了一杯焦糖瑪奇朵,恰巧的在櫃台上看到了本留言記事簿,一時興起拿起了筆就在上頭劃上了一隻小白兔。 假如有一天你恰好的經過這裡,位在上海福州路上的新華書局,二樓星巴克櫃台上的筆記本裡有我的留言。 其實也沒什麼,我只是深深的相信著,我們的心裡一直都住著一個小孩,又或者是孫悟空。 所以喜歡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頭,留下些什麼好作為我們曾經來過這裡的蛛絲馬跡。

找了個位子,喝著我的焦糖瑪奇朵。 右手邊有些年輕的孩子,手裡抱著書,一旁放著他們的書包,翹著腿,活像超齡的小大人似的。 我忽然地想起張愛玲這麼說過上海人,她說:「上海人是傳統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鍊。 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產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裡有一種奇異的智慧。」

四個孩子,七嘴八舌的討論著樓下走進來的年輕的小姐。 就在此時,二樓對面的一對情侶,此時正愛到深處,不單單視線離不開彼此,兩人的肉體也像極了糾纏交結的橡皮筋。 這時候的上海,正以飛快的速度在開放,在改革,在重生。 怕是怕,這進步的快了,要失去了舊社會裡的傳統,失去了中國人原有的特色。

老實說,其實我壓根是不太記得張愛玲到底是不是上海人。 這天下午,我搭上了314路公車,兩塊錢人民幣就從廣東路東新橋這兒一路的搭到了公車的底站。 經過了和平公園,門口小攤販多的嚇人,沿著公交車的路線走,一旁人行道上聚集了賣著古玩的地攤,一群人圍觀著像似地攤上藏了寶。 經過一些個老房子,我不由自主的猛往這些老房子的二樓上看。 小閣樓的背後,彷彿藏著那多年的歷史,哪裡是法國人的租界? 哪裡是中國人聚集的場所? 那裡曾是張愛玲穿著開了岔的旗袍,寫作的窗?

一樓以上的那些個小洋房外插起了竹竿,上海人還是這麼地曬著他們的衣裳,上海的老人還穿著當年素色的藍色外套,上海的小孩仍穿著開襠褲,有些人住高樓洋房,有些人住青瓦紅磚。 一位餐廳裡頭的廚子,一個月還有個兩、三塊錢人民幣的收入,但說起了一個打雜的小妹,一個小時不過十塊錢人民幣的收入。

在上海,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不是上海人。 所以,假使有天你有機會去上海,那麼你可得好好的留意留意,上海確實有它的美,它的好,它值得世界去發掘它的地方。 要不,你說吧,這三分之二的人為什麼寧可賣了鄉下養的那頭豬都非得要去上海?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