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4, 2010

我最愛的一本書


介紹一本書,這挺困難的。 會喜歡看書的人,恐怕很難選出一本特別喜愛的書,就這麼的單一介紹那本書。 若是單單的喜歡那本書,那麼其他的書,有了想必也是枉然。 我看書的種類不多,偏向於散文類型。 早先年會喜歡看點小說,有劇情的那種,就這麼的跟著故事情節起伏,追著看,彷彿就像看連續劇那樣的消耗在那兒一整天也不覺得疲倦。

隨著時間遠走,書看得多了,自己也就開始寫起了文章。 那麼叨碎的念著,有時寫文章是因為有些個特定的人物,讀者會看,有時,純粹只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不知不覺得,那些瑣碎的言語,組合成了散文。 寫散文,於是看散文。 我個人還蠻喜愛的散文作家包括了張愛玲,周芬伶,張惠菁,鍾文音,柯裕棻等人。 當然,我也看翻譯散文,比方說我喜歡新井一二三,喜歡山本文緒,喜歡村上春樹,喜歡吉本芭娜娜。  我也喜歡買些詩集。 夏宇的? 誰不愛呢?

但,老實說我不太沈溺於他們的作品當中。 或者,看多了某些類型的書以後,總是難免不由自主的模仿起了她們說起話來的方式。  我個人是相信,初初寫作的開始,人確實是透過模仿作為起點。 就像小學生學寫字一樣,起先,咱們也是這麼有模有樣的照著書本上的筆畫寫著。 寫久了,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再也不用別人的範本也能琢磨出漂亮的文字,這才有了自己的風格。

單單的介紹一本,我覺得是有些困難。 前些時候我讀了丹.布朗的消失的符號,覺得那本書也挺好。 唯獨故事的結局予人有了一種「歹戲拖棚」的感覺。 另外,也看了艾琳‧凱爾寫下的動物之神。 喜歡書中小女孩自述的所有景象,彷彿有個畫面歷歷在目。  然而,我始終必須推薦一本書的話,今天比較想推薦的是吉本芭娜娜的「雛菊的人生」。

這書,除了是芭娜娜寫的以外,書中內頁裡頭還附上了多張奈良美智的插畫。 故事的一開始,芭娜娜就用了慣用的「死亡」手法來切入主題。 七個簡短的故事,七個看起來沒有關連,卻因為死亡有了微妙的關連。 故事中的主角,雛菊,開始回憶起她兒時的玩伴大理。

是說,這書,要去看才有意思。 陰暗的主題,但我反倒認為芭娜娜的寫作手法讓整個死亡的主題變得更加的感性了。 或者,簡單的說人難免一死,與其悲觀的逃避,不如樂觀的面對。  而最終,我們所奢望的,並不是什麼天長地久,長生不老,也許,我們這一輩子所在追求的,是好像雛菊這樣,有個屬於自己的箱子。 就算沒有人看,就算沒有人知道,但每個人都有個屬於自己的箱子那樣曾經有個存在的事實。 而有天,當你獨自的走在森林裡時,似乎也會好像雛菊那樣,開啓對方留下的唯一的那只箱子。

節錄一段「雛菊的人生」:
我永遠無法忘記看到那一切時自己的心情和那光景。 從那之後,我開始認為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背後都藏有和那衝擊同樣的要素。 再怎麼和平的風景背後,都潛藏著和那事故一樣的脆弱性。 我們能以美麗的形體自由自在地笑著,要說其中沒有所謂神的要素存在,我覺得那才是不合常理。 ----摘自P43 無花果的香味/雛菊的人生/吉本芭娜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