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15, 2011

我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話說,清明上河圖描繪的背景來自於北宋都城開封。 北宋時期,水道遍佈,包含了前代開鑿的汴河,乃是當年重要的水陸運輸。 自盤古開天闢立以來,中國人就有這樣的生活習性,依山傍水。 特別是水路,舉凡過去所有的繁華的大城市,均與「水」有直接的關聯。 有了水,使得開封的經濟與文化開始蓬勃的發展,人口超過百萬,並且帶動了海外貿易,使得北宋時期的開封,儼然就成了國際化的都市。

清明上河圖,長五百二十八公分,寬二十四點八公分,從「靖康之難」算起,約有八百多年的時間,在宮廷中進進出出。 如今,這幅清明上河圖真跡,則是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

從台北火車站搭車到爭艷館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整個過程,只感覺人很多,但也是很好笑。

走進館內,人潮洶湧,沿著牆邊,站滿了一群盯著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圍觀的群眾。 每個人,爭先恐後地圍繞,完全的靜止在展示玻璃前。 是說了,張擇端筆下唯一的「清明上河圖」真跡在北京故宮,換言之,台北爭艷館裡頭這玻璃櫃裡頭放的了不起就只是大家公認的「膺品」,要我說,那圍觀「膺品」的人可還真是不少!

有人說「清明上河圖」描寫的是清明時節,也有人認為「清明」二字意指政治清明,乃是對宋徽宗時期的太平盛世的歌功頌德,另外還有人說,「清明」指的是地方名。 而上河傳說也有許多解釋,有人認為是汴河的上游,又或解釋為天子腳下經濟重要命脈之一,當然,比較生活化一點的說法是,傳說開封這一帶的說話習慣就是這樣。 「上河」約莫意指到河市逛街,就像「上街」和「上墳」一樣的意思。

這幅畫之所以這麼出名,乃是因為整幅畫的畫工極為細緻,而他的篇幅又大,描寫了市井生活的百態,內容寫實,畫工精湛。 對作為一名宮廷畫家而言,張擇端能勾畫出如此細膩的觀察,實屬難能可貴。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據說是依照北宋時期張擇端版本所繪製而成的。 被譽為上海世博中國館裡的「鎮館之寶」。 此次在台灣所展出的作品,長為一百一十公尺,高六尺,是原圖的三十倍大,還需要十二台電影級的投影機同時放映。

片長以四分鐘為一個週期,圍繞在開封府的晝夜風景。 兩分鐘白天,兩分鐘夜晚的方式,展示出白天人物六百九十一名,夜晚三百七十七名,並找人製作了音樂,配音,讓整個畫中的人物動起來。 全程十二個必看的景點,包括了汴河柳,轎子隊伍,王家紙馬,漕船,虹橋,城門樓,說書,過橋情景,孫羊正店,駱駝商隊,香藥舖,以及趙太丞家。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遠觀比近看來得好。 漆黑的展示館裡,牆邊地上坐滿了休憩的群眾。 是說,我個人是頗不喜歡在人多的場合裡頭看展覽,總感覺讓整個「看展覽」這件事情失去了它應有的雅緻。 彷彿,你就是會在不知不覺之中隨著人潮趕場。

是說,才走進館內沒一會兒,一旁穿著志工服的年輕小伙子拉著流動的廣播器,沿途一路的叫喊著:「請大家往前走喔!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在裡面! 請大家動一動! 這邊是不會動的噢!」 我看了看隨行的貝姬,貝姬看了看我,我倆一陣大笑。 貝姬則是再次的重復一次那位志工所說的話:「請大家動一動,這邊是不會動的噢!」

別人看清明上河圖,我也去看了清明上河圖。 但我相信,別人隨行的友人,約莫是沒有跟我隨行的那兩位爆笑。 我站在遠方,看了兩三個週期,但,更有趣的我覺得是前來看清明上河圖的人生百態。 每個人仰著頭,專注在畫前,我好想知道他們都看出了什麼所以然來?

一轉眼,之前不知去哪兒遊蕩的阿尼出現在我眼前,阿尼說,前些時候新聞上有報導眼前的這座城門。 據說,這是一座會「吃人」的城門。 駱駝商隊從這頭進入,卻沒能從城門的那頭出來。 於是,我倆站在城門前觀察了一會兒,果然就是一座會把人給「吃掉」的城門! 最後我們都忍不住地在動畫前笑翻了! 是說,這時的貝姬也沒閒過,她說,她是去觀察那院子裡頭的兩個孩子究竟有幾個動作?

是吧?! 別人看清明上河圖,我也去看了清明上河圖。 我不清楚究竟別人看了清明上河圖以後,究竟是有了什麼樣的感覺,但我很肯定,一定沒有我的那麼精彩。 我分明就是帶了兩個很搞笑的巨蟹座同行,以至於整個看畫的過程就是充滿了神奇的趣味性。

p.s 以上「清明上河圖」資料參考於閣林國際圖書所出版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導覽手冊」一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