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28, 2009

謎思


上禮拜天,去做了禮拜。

第二次去這家教會。 很大,根據我個人的觀察,這應該是洛杉磯規模比較大的一家教會。 教會的大會堂在二樓。 高挑的天花板,牧師站在巨大的教堂裡頭講道。 所有的宗教,都有個特性,多半會採用類似這樣的高挑的天花板來讓人心產生畏懼。 當你走進了教堂裡,置身在那樣的建築物裡頭時,總是難免會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卑微。

規模大,所以來做禮拜的人也多。 和一群陌生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情,而散會以後,你們依然誰也不認識誰的回到日常的生活裡,繼續的過著自己的生活,然後在每個禮拜的最後一日,再聚集在一起。 這是我當時選擇到這家教會做禮拜很大的一個理由。 因為規模大,所以會被注意的機會很眇小。 如同,我不喜歡被人積極的盯梢一樣,可以多些自主性。 想來的時候來,想走的時候走。 我留下來,是因為我願意留下來,而從來不是為了討好誰而留下來的。

我和祂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保持這樣。

當然,這期間其實我去過幾間不同的教會。  光是基督教,就分了好幾種類型的教會。 什麼長老會,福音會,佈道會,浸信會。 教會類型種類繁多,教會的忠旨也不一定。 比方說,經常上門按電鈴的通常是福音會,巴不得即刻將世界上所有人類拯救,並且相信上帝的也是福音會,佈道會裡經常會有牧師傳道。 我十三歲那年,在台北,士林山上某個小小的浸信會裡頭受洗的。

當時年紀小,完全分不出教會與教會之間的差異。 只是知道,到教會裡有歌唱,有飯吃,另外,更重要的是每個週末會有人來接你,到這樣的小地方裡頭和很多人聚在一起。 這是當時,幼小的年紀裡我對基督教所能理解的事情。 偶而背起聖經裡頭的經文,其目的在於可以領到教會阿姨贈送的小禮。 什麼是真理? 什麼是善惡? 什麼是信,望,愛? 老實說,根本就是懞懂不清。

離開了台灣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上教會。 偶而會跟著熱衷參與教會活動的人,去他們的教會裡看看。 可是,我始終認為,他們對人的好,好的有些過火。 認識的,不認識的,凡是世上能有氣息的他們都能夠和她們稱兄道弟。 我對於這樣的關係,老實說,是很排斥的。 我不喜歡和人稱兄道弟,更加不喜歡在週末的時候被迫必須上教會。

關於成長,我覺得他是這樣的,經歷了某個時間裡特定的一些事物以後,你會越來越了解,什麼是合適心意的? 什麼會使你難過? 什麼會使你開心? 而這些了解,會促使你在未來的時候面對相似的問題時,有著適當的處理方式及應變能力。

好比說,在我參加了幾個不同的教會聚會以後,我對於心目中我可以接受的教會有了大致的形狀。 所以大約一兩年前,我選了這家教會。 因為他規模較大,因為他是間浸信會。 因為在浸信會裡頭,你仍然可以有很大的自主性。 就像,選了個自己心所喜悅的對象。 你願意留下來,是因為你覺得和她和你很對調。 約莫就是這樣的意思。

浸信會還有個特徵,是他們相信,只有聖經裡的話才是真理。 不是透過人口相傳,不是透過牧師講道,而是歷史,它很多時候就是歷史。 他們認為,聖經是本紀載歷史的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站在文學的角度去分析,解讀句子,對我來說要比盲目的追隨,誤解來得更有說服力。另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浸信會的人做禮拜會採用大量的詩歌來作禮拜。 一整個以音樂來震撼人心。 很適合我,不是嗎?

嗯,我需要安定我的心。

有時,當目光太過於專注在一個人的身上時,我們會容易迷失掉自己。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出於習慣? 把別人看得太重要,以至於會容易迷失掉自己。 這時,最需要的是安定下自己,然後重新的去檢視,在喜歡的過程裡頭,是哪個環節出了錯,為什麼這和當時有了些許不同? 對方喜歡的,是什麼樣的我? 我喜歡的,是什麼樣的我? 在哪個地點? 在什麼地方讓自己迷了路? 安定下來,然後去把自己找回來。 當然,這樣的過程裡,可能最後就是連對方也找不著了。 好不容易地找回了自己,卻把對方遺失掉的可能也是有的。

不過,人都會想要保留下自主性,我想。
我想我喜歡我,我想你喜歡我喜歡的我。  

是說,這個週末是中秋節,教會裡頭的大叔大嬸,邀請我一起去游湖賞月。
於是,我就答應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