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9, 2009

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


巴奈,有那麼一首歌,歌名叫做「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

下個星期六,有個會議在附近的酒店會議廳裡舉行。 一年一度的迎新會,來的都是些據有領導能力、或者需要據有領導能力的藥劑系教育界人士,年資久遠的教授、剛踏入實習的研究生。 要討論的是那些關於「領導」及「被領導」者未來在求學的生涯之中所需要注意的方向。

是說,像這樣的會議,既沒有加班費用跟我好像也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不過,前些時候,我們部門的藥劑顧問Kevin跑來坐在旁邊老半天,問著我那個週末有沒有空? 要不要去吃不要錢的早餐?  Kevin,是個牙買加來的黑人。說話實帶著濃濃的牙買加口音。 四十來歲,很瘦、但是非常能吃。 上週六值班,幾位同事一起在外頭買了加州著名的In-N-Out 漢堡回來吃。  他一個人就能吃掉兩個大漢堡,實在是很可怕!

Kevin近日來最常問我的是我哪時要去中國? 我總是得不厭其煩的跟他解釋「台灣,不是中國。 這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他問我,台灣跟中國哪邊不同? 我跟他說,一個是民主國家、一個是共產國家,光是這點就不同了。 幾次之後,有天,我問他究竟為什麼要我去中國? 他跟我說,「要買個耳機。」對,我就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耳機,不用去中國,只要去中國城就有得賣!」結果他說,他要的那款耳機只有在中國才賣的比較便宜。 他一點都不想花六、七十塊錢美金買明明在中國只要賣兩三塊錢美金的耳機。

聽他這麼說,似乎是有點道理。 可是我仍然覺得,Kevin那根本就是自爽的心態。 自己以為有便宜到,但是相信Kevin太不了解中國人,中國有很強大的仿製能力。 所以一個賣六、七十塊錢的耳機,是極度有可能出現只要賣兩三塊錢的山寨版。

是說,Kevin跑來問我下個週末有沒有空,可不可以替他去參加個為期兩天的會議? 據說是上面有指示,每年去參加這個會議的大多都是同一批人,所以上面特別交代要找往年沒有露過臉的這些個指導教授。 我把下週的工作表給拿了出來,最後Kevin安排了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各參加一天的會議。 不過,一直到前天下午五點,才收到臨時通知性的email,我也才知道,Kevin那天不是說說而已。

打開Email,裡頭有個網路連結。 開會前兩天要做完的一些測驗。 是說,星期五那天,我是著做這些問卷題,比方說:

1. When you go somewhere for the day, would you rather
(假如你預備花上一天的時間到某個地方,你會...)
A.plan what you will do and when, or
(計畫你在何時會做何事,或者)
B. just go?
(直接前往?) 
2. If you were a teacher, would you rather teach
(如果你是位老師,你會比較想要教)
A. fact courses, or
(實證的課程,或者)
B. courses involving theory?
(理論的課程?) 
3. Are you usually
(通常你是個)
A. a "good mixer," or
(隨和,或者)
B. rather quiet and reserved?
(安靜並且內向) 
4. Do you prefer to
(你比較傾向於)
A. arrange dates, parties, etc., well in advance, or
(及早的計畫安排時間、聚會等等)
B. be free to do whatever looks like fun when the time comes?
(及時行樂?) 
5. Do you usually get along better with
(你通常和哪一類型的人比較相處融洽)
A. imaginative people, or
(充滿幻想的人)
B. realistic people?
(實際的人)

據說出題目的這位學者來頭不小。 密西根大學某知名心理學教授,出幾百題的題目拿來分析一些人的心理和性向。 所以說理論歸理論、臨床的跟這類理論的思考到底是有點出入的。 好比說,前些時候新增設的醫療研究病房,聽說多年來都是由一些具有Ph.D學位的學者們治療研究些糖尿病患者。 最近,整個病房搬進了我們醫院裡,每天有些被研究的病人進來。 放著好好的針筒不用,非得用個只有實驗室裡才會出現的注吸管測量。 聽完了他們還在使用注吸管測量藥劑的方式,我們是一整個傻眼了。

「這樣,有比較準嗎?」

話說回來,星期五的下午,我做著這些模擬兩可的問答卷。 據說,人有兩面。 一面是你以為你看到你的那一面,而另外的那一面則是別人看到你的那一面。 可能,有時你會認為別人不了解你,但是或者,其實,你更不了解你自己。 因為不了解自己,以斷定了別人並不瞭解你。 又或者,也只有從另外一個人的眼中,你才能真正的看得見那真實的自己?

於是,就出現另一種問答卷,你可以試著列出你眼中的自己,將這所有的你所看得見的自己的特質,一一排列。 再將同樣的一份特質,分給五個不同的人,那些你認為瞭解你、和不了解你的人。 請他們也排列出你的特質,幾分結果最後做出統計,聽說,只有這樣你才能看得見真正的自己。

可是,我只是在想,假使我們都能真的瞭解自己,

那麼,別人的眼中究竟看見的是什麼樣的我,是不是還那麼重要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