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8, 2009

童年


印象中小時候上電影院總是又黑又暗,人滿為患。 狹小的戲院走道,一些嚼著檳榔的男人靠著牆邊站,又悶又熱的戲院裡,所有人的汗水夾雜著一陣騷臭味。 後來第一次和朋友上國外的電影院時,一整個覺得就像走進了皇宮。 沒有擠到爆的人潮,地上也沒有隨時可能被拌倒的垃圾。

昨天上夜班,早上帶著小姪女去電影院看電影,經歷一些現在兒童極度缺乏的經歷。 不過是說,其實現在大概多數的人都不太上電影院,又或許因為非假日的關係,所以電影院裡頭看電影的人不多。 一些放暑假的孩子,在沒有被家長安排暑期活動的日子裡,被大人帶進了電影院,消耗她們多出來的時間。

看了“Up",迪斯奈最新的作品。 叫人想起約莫一年前在美國愛達荷州出現的真人真事,那人以無數個氫氣球,自製成一艘氣球椅,就這樣漂浮了離地面三百七十五公里的距離。 據說,此人還因此遭到飛安單位的調查與罰款。 不知道是不是編輯人員也是看了這則新聞才突發奇想的故事題材?而氣球,成了我們實現夢想的根本。

『UP』的故事很平凡,一位年邁的老人,在與他生活了半個世紀以後的另一半過世了,為了保留愛人生前的遺物及共同的回憶,所展開的一連串的冒險故事。

雖說是卡通,不過我個人覺得故事背後的意義頗大。 四歲半的小姪女(小姪女對那半歲相當堅持,所以後來其實我很習慣性的會幫她強調那多出來的半歲)看到緊張的情節在戲院裡頭驚聲呼叫,關於故事本身背後反射出來的社會現象,相信是沒有概念的。

我常覺得現在的小孩,沒什麼童年。 那些在破舊的屋子裡探險,在草叢裡尋寶的經驗不存在,即使有,應該也是聽說的。 比方說,前些時候和家人聊起了童年時被農夫在稻田裡頭追著打,小姪女在一旁聽的目瞪口呆,一臉感到驚奇的表情。

我跟她說,改天,我帶妳去看看稻田。 稻田是什麼妳知道嗎? 她搖搖頭,嘴角微微的笑著。 我們每天吃的米都是從稻田裡面長出來的。 我這樣跟她解釋著,臉上帶著崇拜的表情。 前些時候,在夏威夷的chinaman's hat看到了一些在公園裡搭帳篷露營的人。 她稚氣的問我,她們在Camping嗎? 我說,是的。 妳有Camping過嗎? 下次我們一起去Camping好不好? 她過來拉起我的手,開心的點著頭。

就是這樣,對於生活的感觸,社會現象的觀察和那些我腦海裡偶而浮現出的童年記憶,對『Up』裡頭部份的劇情感到心酸酸的。

七月的上午,外頭陽光充沛,我們在屋裡兩人四手做美勞。 戴著面具,畫了一幅畫,我幫她裝在黃色的大信封裡頭,預備下午拿去郵局寄,寄給她平日最喜愛的公共電視台兒童節目,強烈的參與感遠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