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6, 2009

家傳


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昨天一老一小的在廚房裡包著肉粽的景象。

小學課本裡教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江詩人屈原。 史記上記載著,當年是楚懷王重用的大臣,後來遭受上官大夫在楚懷王和頃襄王面前毀謗屈原。 就此,楚王逐漸疏遠屈原,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帶著滿懷的悲憤,落拓江湖,併在絕望之際寫下了【懷沙】跟著就投江自盡。

傳說,屈原投江了以後,楚國百姓哀痛不已,紛紛湧到汨羅江憑弔。 漁夫們來回的在江上打撈他的屍體,一些人則是將船上的食物投入江中餵食魚蝦,以免他們咬屈太夫屍身。 岸邊另外有一名老醫師則是將雄黃酒給投入江中,藥暈了江裡蛟龍,以防蛟龍傷害屈大夫。

沒多久,江面上浮起一隻迷暈的蛟龍,龍鬚上沾著一片屈太夫的衣襟。 岸上的居民合力,將這條蛟龍給拖了上岸,剝了他的筋,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再以雄黃酒塗抹七竅,驅趕毒蛇害蟲使他們無法侵害這些孩子。 當然,另外還有些文獻則是把端午的「龍」給擬神化,故端午這天必須有些龍的圖騰來舉行圖騰祭的日子。

世界上的粽子何其多,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 南方盛產竹子,所以南方人用竹葉來縛粽,北方人喜歡用葦葉,兩三片重疊起來包粽。 口味上五花八門,我們家吃的是浙江粽。 打從我外婆那個年代就這麼包粽,鹹的多半以新鮮的豬肉和糯米浸泡過了醬油以後,每隻肉粽裡包一塊肉作餡。 光復後受到台灣本土文化的影響,所以包的肉粽上也開始做出了調整。

比方說,我們家的肉粽裡頭會包上些鹹蛋黃、香菇、栗子或是花生米這類的東西。 把所有半生熟的材料放在竹葉裡,拉起棉線滾綁起來,然後放進蒸籠裡頭蒸熟它。 除了鹹粽以外小時候,每逢端午我娘都會上市場去買豬油網。 以豬油網裹住紅豆沙,再將滾綁好的餡包浸四角錐形的竹葉裡作成一隻隻甜的豆沙粽。 這是浙江粽和別人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同樣的粽子,小時候吃和現在吃起來,感覺就是有些不太一樣。 印象中小時後到了五月五那天還要特別以艾草洗澡,我娘會在廚房裡煮上一大鍋的水,放些艾草在水裡,讓原來的洗澡水有了不一樣的香味。 我爹拿著碗以雄黃酒,在額頭上塗抹寫下王。 一些古老的傳說,一些理應傳承的傳統,隨著時間慢慢的消失,連同那個年代裡吃著剛出爐的肉粽口味,兒時的感覺,開始模糊了起來。

是說,仔細想想,我好像沒有一次是好好的看完電視上的端午節特別節目。 我爺爺常在端午時過門來住幾日,很湊巧的他非常喜歡看國劇。 白蛇傳,每到了端午,最常上演的戲碼。 可别以為老人家在電視前打了盹你就可以轉個台什麼的。 他們耳朵可厲害,一聽到聲音不對頭了,雙眼就像雷電一般閃過。 而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深深的體會到我這輩子都不會知道小甜甜最後到底有沒有嫁給安東尼! 直到我上了高中,我仍然對著件事感到耿耿於懷。 但如今我已經釋懷,也願意接受面對這樣的事實了。 對! 我就是這輩子都沒看到小甜甜的大結局!

「關於家傳,一代不如一代」我娘說的

有天,會有哪些人突然在泥土裡頭挖起,我們那堆沒有被泥土侵蝕風化的骨骸。 而這時,他們正研究著我們像我們研究著失傳千年的古埃及文化一般。 啊~原來那個年代的五月五,他們吃的不是什麼肉粽口味的太空膠囊,而是效法古人一般的拿著沾滿了細菌、蚊蟲曾在上頭滋生的竹葉包著她們的食物。

所謂的歷史,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