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1, 2010

寂しい


寂寞。

穿著時尚的女王,優雅的坐在吧台前,酒保在吧台的後方,調著酒。 透明的玻璃杯裡,裝著透明的液體,杯緣上以一片黃色的檸檬片作為點綴,看起來像Gin,又或者只是一杯Vodka。 女王手裡搖著杯中之物,唸出了那夢幻的台詞。 而在這之前的劇情,可想而知,再強的女王,始終是難過情關。 這時的酒保,當然也不是什麼小咖擺在一旁做裝飾。 酒保說了句疑似重要的台詞,他說:「一個人的寂寞是寂寞,當你深愛過之後,再嘗試失去的滋味,那才是真正的寂寞。」

你看,多優美的台詞啊! 寫劇本的人,若不是張小嫻,約莫也閱讀過了大量的張小嫻的大作。 於是乎,這世間上有了「戀愛達人」的稱謂。 戀愛達人耶! 是有過無數的戀愛經驗? 還是有過旁人所不及的戀愛招式? 這年頭,好像會多寫幾個字,對事物有了些不同於普羅大眾的見解,就可以位居「達人」。 而那些,對戀愛這方面還稱不上什麼「達人」,或者根本連門邊都沾不上的普羅大眾而言,這些人所說的,儼然就成了金玉良言。

前些時候,我送了一本書給一位朋友,幾米的那本「又寂寞又美好」。 不同於幾米一般的繪本,這本又寂寞又美好裡頭,紀錄了過去幾米生病時所留下的手繪,白色的紙張上,印著黑色的墨水印,每一頁之中,穿插著憂鬱,充滿了灰暗色彩的文字。 印象中,我之所以會買下這本繪本,除了因為它是幾米的作品之外,那時的人生,處於一個灰黑的時期。 情感的受創,失去方向的人生,閱讀的書籍自然而然的偏向於這類的作品。 然而,我始終以為,自己還算個「樂觀」的人,在囤積了大量的負面能量之後,依舊相信人生有著某些詼諧的轉角。

上週,寫了封信給那位朋友,向她確認收到書了這件事。 我在那封信的末了,留下了我個人對「寂寞」的註解。 我是說,「人總是要先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寂寞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的寂寞乎? 而嚴格的說起來,我們最需要的其實並不是另外一個人來解決我們的寂寞,而是一個耳塞。 因為有時寂寞實在是太吵了啊!」 而我是在想,也許,我們的問題並不是寂寞,而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失去了和寂寞相處的能力。 以至於需要這樣從一個人的話裡,一個人的字裡,一個人的物質裡,尋找能使我們和寂寞自處之道。

有人教你如何拿筷子,如何端碗,洗澡時如何清理自己的肚臍眼,如何掏耳朵,但是從來沒有人教你,跟你說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孤單,叫做寂寞。 它們發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就像愛情,沒有人教你,所以只好靠自己不斷的摸索,受創,並參考模擬別人的愛情。 但是,如果每個人的情感都一樣,那我覺得事情也許會單純許多。 偏偏,我們都不一樣。 所以,在張小嫻身上適用的愛,在吳淡如身上就不怎麼適用,在伊能靜身上適用的愛,在李明依身上就變得不倫不類。

關於寂寞,我覺得也是這個樣。 沒有人可以告訴妳/你,寂寞的時候要怎麼辦。 人生有了寂寞,有了憂鬱,有了那些難解,無解的事。 但,我覺得問題是你/妳預備用什麼樣的能量去面對這些個寂寞,這樣的憂鬱,那樣難解又無解的事情。

我個人是屬於積極面對型。 正視自己的寂寞,坦然的承認自己的憂鬱,找一個親密的朋友,看一場電影,聽一首極微悲傷的歌曲,大哭一場,以洩洪的方式去發洩自己內心的負面能量。 又或者,你/妳特別喜歡張小嫻,那就給她寫封信,肝腸寸斷的描寫出內心所有的情緒,寄給她,又或者寄給傳說中的張老師。 有時候,我也會需要透過別人的口,確認一下自己的沒問題。

我是在想,或者,這兩個字使用的方式與次數太過於普及,連我那六歲的小姪女都知道跟我說,「I don't want to be alone.」 我不要孤單的在這裡。 顯然,我們早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理解「孤單」與「寂寞」這件事情。 因為用的太過於普及,也許使得我們對這兩個字失去了認知和處理它的能力。 小時候孤單,就會想著找隔壁的小朋友玩,因為那些使我們開心的事情,會讓我們忘記了孤單這件事情。 大了,反而變得膽小了,會想著不知道隔壁的小朋友會不會想跟我玩。 諸如此類的念頭,使我們更加的孤單。

重點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低潮與憂鬱期,多數時候,症狀不會持續的太長太久。 一般而言一,兩個星期之後,情況就會好轉。 多運動,補充些維他命,多多使用樂觀的正面能量,又或者妳也可以好像我一樣,對著某人某事造成你憂鬱低潮的肇事者比比中指,罵罵髒話之類的事宜。  那段期間常和朋友接觸,避免關上自己的大門,若真的毫無好轉的跡象,要及早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協助。

寂寞,我也有。 真的。
我甚至曾懷疑過自己患有憂鬱症。

然而,那個酒保沒有說的是,當一個人在失去的同時,你/妳除了得到了另一個寂寞以外,還得到了一個教訓。 那個教訓,是為了讓自己,在未來的人生旅程裡,更能理解妳/你自己,更能理解未來要如何的和另一個寂寞的人相處。 我覺得,關於寂寞,它就是這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