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23, 2010

我看金馬四十七


小時候,愛看金馬獎,愛看金鐘獎。 這些和金字有關的年度「大型綜藝節目」會讓我不惜扔下回家作業,守在電視機前面,目不轉睛的看著花俏的舞台設計,歌手賣力的在台上演出,得獎人那一連串比老太婆的裹腳布還要長的答謝詞。 在我看來,這些個和「金」字有關的大型綜藝節目,如果沒有這些個花俏的舞台佈景,歌舞秀,似乎就稱不上完美的頒獎典禮。

演戲的人演戲,台下的人看戲,這事兒原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只不過,金馬跑了四十七年,我跟著金馬跑了大半輩子的人生。看著它,就像看著自己的兄長一般的成長,轉變。 是說,怎知道突然有一天醒來,發現它變了。 原來豪華高級的舞台秀,撤換成了簡單平凡的高台階,上了台領獎,為了害怕第二天媒體人寫篇文,嘲笑自己的感謝詞,於是乎,一個接著一個的得獎人,像開啓了個機關槍似的嗒嗒嗒嗒唸完,口齒不清,台上人在唸,台下人霧煞煞。

金馬之所以變,我個人是覺得,是因為一股浪潮。 那股浪,推翻了我小時候對金馬獎的印象。 豪華的舞台表演,縮水了。 落落長的得獎人感言,縮水了。 是說,連播放得獎作品名單的展示方式,也縮的沒什麼看頭。 小時候愛看電影人頒電影獎,因為每每到了頒發外語片時,總是會在典禮開始的那幾日,不斷的在三台播放些入圍的外語片。 我個人超愛在此時,看些極為恐怖的日本片。

扭曲的脖子,單眼的雨傘小鬼,平時難能在電影院裡頭觀賞到的電影,因為金馬獎,變得不一樣了。 不過,國內的電影,縮了水。 沒人愛看。 香江飄洋而來的殭屍片,打敗了鄉土的送葬情節。 穿著皮衣的湯母克魯斯戰勝了八百壯士。 整體而言,我感覺電影的轉變,彷彿就只是那一夜之間的事情而已。 結果呢? 一股浪潮,推翻了我對金馬獎的印象。 那股浪,是口水浪,也是景氣低糜的浪。

簡陋的舞台,得獎人的答謝詞,唱起歌來五音不全的歌手。 歌手不能唱現場也就算了,重點是,還要裝可愛。 這年頭,並不是人人都能裝可愛。 徐若萱如果裝可愛,絕對沒有人會嘲笑她。 范曉萱如果裝可愛,也沒有人會講話。 但是,若一面唱著「向左走,向右走」,一面不忘擠眉弄眼的裝可愛,那就真他媽的很叫人度爛! 由此可見,一年比一年更為悲慘的老馬,總以為跑起來似乎有點吃力的感覺。

昨晚,我看了父後七日。 是說,故事的題材構思挺好,不過,一如往常的國片一般,題材寫的有點深奧。 看了一段以後,總以為要發生了些什麼,但什麼也沒有發生。 反倒是當中的配樂,令人印象深刻。 是說,你能不印象深刻嗎? 在那樣平凡的劇情當中,背景傳來了誇張的配樂,彷彿,就像在看一場舞台劇。

台上人演著默劇,台下的人揣測那劇情的走向。 人的所有觀感,被當中誇張的配樂牽著走,根本忘了要專注於劇情的走勢。 如果說,劇情是一部電影的骨架,那它的配樂則是它的靈魂? 但是,我個人是覺得靈魂如果太大聲了,你根本就看不見故事本身的存在。 不存在的故事,叫一般普羅大眾如何消化? 而我就是深深的覺得,父後七日的故事,是不錯。 但是,那配樂實在是選得不怎麼樣。 搶走了整個故事的光彩,分散了觀看者的注意力,一部電影看下來,直到了片尾才有恍然大悟的體會。

是說,看電影這回事吧? 相信多數人不會經常性的選擇些深奧的電影,好讓這些深奧難懂,充滿藝術氛圍的影片來折磨自己。 嗯,是啊,多奇怪的現象呢? 小時候曾得住的祕密,長大了以後,怎麼就突然的藏不住了? 小時候勇於表達的自己,怎麼長大了以後就消失了? 好好的一部電影情節,怎麼就非得拍的這麼般深奧。 賣口香糖的,你不知道它是再賣口香糖。但,偏偏就是非得要稱這件事情為藝術。  

言而總之,還是讓我們回到「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那個年代去吧!
這個年代,對我來說,實在是太深奧了一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