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3, 2011

經過之書 (三十二)


到北京吃什麼?  約莫都想著吃北京的烤鴨伓? 北京的烤鴨來自於江南。 據說,打明朝開始,明成祖將京城從原本的南京遷至北京來以後,烤鴨逐漸的從民間流傳至宮廷。 烤鴨的製法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將爐火升好以後,把烤鴨放進烤爐內,以燜爐的方式燜熟牠。 另一種是以掛爐式烤鴨,以棗木或者是梨木升火後,將烤鴨懸掛在爐內,讓鴨身均勻的在烤爐裡翻烤,烤出來的鴨子皮酥肉嫩。 其中,以掛爐式烤鴨的名店,說起來大概就屬無人不知曉的全聚德。

回到旅舍的傍晚,按著在網路上查詢來的地址,找到了出門前經朋友介紹的另一家烤鴨店「郭林常菜」。 說起來,新街口這兒過的日子還算是相當樸實的北京生活。 就這麼的藏匿在北京人的生活裡頭,住的是他們的四合院,吃的是路邊攤,出門搭著他們的公車,行走過他們的天橋和地下道。 而這家「郭林」的店面就在投宿的旅舍不到兩百公尺的地方。

店面看起來還算乾淨。 門口站了兩名穿著制服的北京妞,用著咬著鉛筆般的微笑,迎接著每一個前來用餐的客人。 上了樓,大廳裡頭的擺設看起來有點像大食堂。 約莫就是幾張吃飯的桌子,沒什麼多餘的隔間設備,反正哪兒有空位,服務員就會帶你坐哪兒。 沒什麼好挑剃的。

選定了座位,點上了烤鴨。

點烤鴨有學問,人不多,但應該避免點半隻烤鴨。 吃烤鴨的老饕就知道點上半隻烤鴨,那另外的半隻店家不好處理,況且好吃的烤鴨除了脆皮嫩肉好吃以外,其實點上一隻烤鴨通常是連同鴨骨一起讓客人帶走。 不論師傅的刀功多麼精湛,偶而也有那片不下來的鴨肉,緊緊的包裹在鴨骨的四周。 老饕愛吃的是將那鴨骨上黏附的鴨肉一併的啃個精光才肯罷休。 說起了郭林常菜的烤鴨,聽網路上的朋友說,是她在北京自助旅遊時所吃到比較經濟實惠又美味可口的烤鴨。 於是,我便抱著嘗鮮的心態找到了這家分店。

是說,店面不大,晚上七點半,飯廳裡頭坐了不少人。 看來大半是附近的居民。 穿著樸素,沒有什麼經過刻意打扮的模樣。 隔壁的一桌,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它們的小孩,一家人準備吃晚餐。 先生先是看到我桌上幾條炸的金黃的奶酪,喚來了服務員,也在桌上來了一份。 有趣的是,夫妻兩人似乎不太多話,但指使服務員起來一點也不馬虎。

大陸的經濟起飛,連帶的個體戶的數量也跟著暴增。 個體戶多了,貧富的差距增大。 人窮至短,財大則氣粗。 於是,在大陸,三不五時的總是可以看得見那些個為了自己的幾個錢,就對著人咆哮的中產階級。 就拿這對小夫妻來說,從外表看來也不像是什麼壞人,但跟服務員說起話來,就像面對著家裡的下人一般的。 這讓一天到晚把「謝謝」掛在嘴邊上的台灣人來說,恐怕是會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

北京人不怎麼愛說這個「謝」字;而台灣人在大陸,是從頭的「謝」到尾。 這看在我眼裡,儼然的形成了一個十分獨特的民風習俗。 兩者若能稍稍平衡一下,也許就不會使得多禮的台灣人到了大陸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