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5, 2011

同志


最近,在閱讀陳俊志的《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他是同志,沒錯。 少有人如此公開的承認自己是同志。 或者,應該說,他是少數在東方社會裡頭願意這樣毫不避諱自己性向的作家/藝術家。 書很好看,雖然到目前為止只看了一半。

前些時候,在朋友的臉書上看到一段這樣的訊息。 故事大略是這樣的,女生A很喜歡男生B,喜歡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男生B告訴女生A說,其實他是同志。 但是女生A還是很死心踏地的守候在男生B的身邊,希望有一天男生B會好起來。

注意到了嗎?! 那故事雖然很短,描述的人以兩三句很簡單的句子說出來,但,女生A是希望男生B會「好起來」。 向來愛發言如我,然而這次我卻沒有快速的敲打下我的感想。 我知道,生病,可以希望人家趕快「好起來」,疼痛時,可以希望對方趕快「好起來」,失戀時,也可以希望朋友趕快「好起來」。 可是,是不是同志這件事情,我不知道你/妳希望對方如何的趕快「好起來」?

同志,他(她)們不是生病了。 無論外界接受與否,她(他)們就是如此。
因為不是生病了,自然也就沒有「趕快好起來」這件事啊!

昨天,我有個同學她說她那上了幼稚園的小男孩,突然的對她說,他覺得那個小女生好可愛。 靦腆地微笑,然後躲在她母親的身後。 約莫,就是如此而已。 只不過,這樣的角色在外界的眼中有所變化。 那幼稚園裡的小男孩,喜歡的不是隔壁座位的小女生。 小男生長大了以後,只為「重慶森林」裡的張國榮所著迷。 就是這樣而已,他們,沒有生病。 因此,也不會因為女生A的癡心等待,而很快的「好起來」。

但或者,正是因為他們仍舊身存在一個外界認為有一天他們會好起來的現實裡,在那樣的衝擊,不安,焦慮,恐懼,與歧視之下,使得他們對事物有著不同看法,對週遭的敏感度,遠比異性戀者還要高。 我時常在想,這世界是公平的。 越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生存的人們,越能擁有旁人所不及的才華。 真的,如果陳百強生在這個年代,也許,就不用死了。 因為,這是個不僅僅需要Queen,也需要Queer的年代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