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11, 2011

經過之書 (五)


去世博,但,多少看世博的人瞭解世博是什麼?

世博起於中世紀時代,商人的市集。 起先以國際貿易為主題,後來歐洲商界逐漸發展茁壯,交易的種類,其中涉及和參與的人世擴張,以至於世博除了影響經濟以外,從藝術,到科學和生活都深深的受到這五年一次的註冊性集會影響。 所以,後來的世博往往成為主辦國家展現自我民族人文藝術,推廣產業以走向國際的平台。

五月20日 天氣晴

頭一天晚上在外灘遊輪上遇到的幾個小學妹說,去世博最好的時間是在晚上。 晚上的世博沒什麼人,從下午四、五點入園以後可以逛到晚上九點關門。 是說,頭一天被屋內的煙味折騰了一個晚上,加上第二天在朱家角走了一天,回到飯店後一躺下去就不省人事,醒來時以是第二天早晨九點。

就說說上海有多國際化吧! 一下機,機場內所有的設備都簡潔乾淨,另外電梯,手扶梯等功能一應具全,櫃台服務人員也都滿臉笑容的儘可能的提供幫助。就拿海關櫃台來說,每個櫃台的旁邊有個問卷機,問卷機上頭有些按鈕,這些按鈕使人聯想起過去在兒童病房查房時的問卷卡。

疼痛的請指出哭臉。
感覺有一些痛的請指出皺眉的臉。
不痛不癢的就指個笑臉。

海關櫃台上的問卷,差不多就是這個樣。 服務態度感到滿意的,按個笑臉。 服務態度不好的,按個哭臉。 過關的先生長得好,笑容可鞠的很快的在護照上蓋了入境章。 於是,為了應景,我就給了他個笑臉。 機場四周圍環境整潔,感覺挺好!

訂了世博的一日票。 光是一日票又分了很多種,平日票,當日普通票,指定日優惠票,當日夜票。 原則上來說,為了「疏通」前來世博參觀的人潮,所以指定票限定某個特別的日子。 平日票,除了幾天特定的日期以外的日子可使用。 夜票,顧名思義晚上的五點鐘以後的票。 平日票一張是一百六十塊錢人民幣,限定當天使用一次進出。

取票的地點不太容易找,打了車,哪知開車的師傅給搞錯了位置,大清早的在上海市區裡頭繞了一大圈。 好在這位師傅還算有點良心,沒有趁火打劫,車資只算了一半距離的價錢。 取了票,搭上了地鐵,問了幾個穿制服的人,抵達世博會場碩大約是十一、二點左右。

站在世博的會場裡,我始終在想,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我無法想像這樣龐大的人數要怎樣逃出去? 每天上海的晨間新聞,會以「萬」位數來紀錄昨日的人潮。 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那個人數量。 一旁的涼亭裡頭,每個位子上都坐滿了人,每一個展覽館的門口都是大排長龍的人群。 即使非假日,仍有許多人攜家帶眷的來看世博。 俗話說,「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湊熱鬧」,而我感覺這攜家帶眷的前來,多半是湊熱鬧。

和開車的師傅閒聊時得知,在上海,每一戶人家都領到了一張免費的世博門票。 謹此一張。 換句話說,假使你是預備合家觀賞的話,那得自己掏腰包多買兩張。 全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撇開海外歸來的人不算,即使世博單單的賣給中國人,相信就能讓辦世博時的費用回本。 說穿了,中國人不就是愛湊熱鬧嘛?!

從八號入口進入世博,鄰近南半球館。 舉凡奧大利亞,泰國,新加坡等地。 奧大利館裡城市的概念差強人意,從一粒沙看世界,看未來的奧大利亞。 360度的旋轉螢幕,閃爍的燈光耀眼,舞台中央立體的模型,全程以中文描述的方式講解著奧大利亞對未來城市的看法。

新加坡館以音樂盒蓋念的造型吸引我。 可惜新加坡館裡的人員工作態度明顯懶散,並不十分友善。 另外,展示廳裡頭播放的短片,彷彿只是讓人看了一支普通的音樂MV,感受不大。 另外,屋頂上空中花園空間明顯過於狹小,再加上人潮不斷的湧入未經控制,使得整個瀏覽參觀過程就像趕鴨子上架般的無法感受的該國家的魅力。 這部份讓我挺失望的!

上海人多半不怎麼熱衷世博。 發了票,就去了伓。 是說,真的讓上海人掏腰包專程去看世博的,怕是沒幾個。 辦一場世博,弄得這黃浦江附近的老民宅被迫拆遷。  國家的地,什麼時候要徵收回去沒得準。 買房子吧?! 買下的是那棟房子,可這塊地是國家租借給你的,一張產權證明充其量只能夠證明這數十年內容許你居住。  數十年之後,難保世博不在你家的門口舉辦。 屆時,國家給你配個房,拆得拆,搬的搬。

「拆掉了舊的,趕緊蓋些新的。」 約莫就是這個樣。

上海人不太熱衷世博,熱衷的都是些外地人。 福州來的,廣州來的,所有從外地來的人齊聚在上海。 車多了,人多了,規矩也給搗亂了。 就拿在世博來說吧,插隊的,爭先恐後弄到最後打架的,隨地在世博園裡吐痰丟垃圾的,老上海人說這些個破壞了規矩的都不是上海人。 那上海人都上哪兒去了? 你看世博會裡頭那些個打掃的,街頭巷弄裡拿著板凳兒坐門口的,推著掃街車每天早上在門口幹清潔的,那些個十有八九是上海人。 搞了半天,一場世博,上海人都勞動去了?! 難怪了上海人不太熱衷世博!

2015年的世博,在米蘭。 一窩風的大伙兒擠進了義大利館。 館內展示的宛如走進了一家美術館,可真心留意欣賞最品的少之又少。  一行人經過這兒,拉開嗓門雞毛子喊叫的,另有只為了拍一張紀念性照片的太太此時推了我一把,就差沒整個人撲上前方展示的作品。 你若問她,看出了什麼名堂沒? 我在想,她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 穿著高跟鞋,殊不知服飾與義大利之間的深厚淵源,糟蹋了一件設計師精心擺出來的高跟鞋作品。

個人挺喜歡英國館,遠觀像顆毛茸茸的小種子。 館內除了一根根含有種子的光纖管子以外,一路上還有有著從牆壁裡頭長出來的壁畫。 在中國,人們對於告示牌是屬於冷漠的。 說起來這是個有趣的現象,比方說吧,「No Smoking」的中文翻譯是「不要吸煙」,可這到了其他地區,恐怕得翻譯為「請勿吸煙」。 請勿跨越,相當於不要跨越。 一些禮貌性用詞在中國的告示牌上,成了不存在的謎。

可這些個命令式的標語,顯然是起不了作用。 就拿十字路口來說吧,大剌剌紅底白字的布條上寫著「互相的禮讓,交通更順暢」,彷彿是不存在的裝飾品。 公車前「請排隊上車」的作用,僅限於參考使用。 標語多了,人自然而然對他們起了免疫力。 所以,當英國館內種子壁畫前擺出了「請勿觸碰」的時候,一行人走過去,每個都伸出手來摸一摸。

在歷經了兩台園區內接泊車過去,擠不上車的情況後,碰巧遇到了幾個中央電視台的外景工作者。 幾個大男人扛著攝影機,麥克風的在一旁意圖維持秩序,套個交情,請他們現場扮演起人牆的角色,我這才不好容易擠上園區內的接泊車。 面對一群不守秩序的同胞們,也只能在一旁尷尬的笑著。

走一趟世博,看風景,看藝術品,另外也看中國人民文化素質上的差距,看不免讓人歎氣搖頭的自私自利,看那些個還得進步個二十年方能達到國際水準的人民程度。 可這些人,真的,都不是上海人。 城市裡的人到底是要來得有文化些。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